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20190409箴品茶研訪李宗烈先生


箴品茶研訪李宗烈先生
李先生屬羊,退伍後在十八王公石門農會特產中心工作三、四年,後來在中和開茶莊賣茶。走過很多茶園,包括南部與大陸。十年前回鄉種茶。
他說鄉下的孩子出遠門之前,他就會設定目標;甚麼時候甚麼情況要回來。
本茶園有三公頃,1936年由他爺爺開始開墾。他父親全部種茶。現在他只種1.5公頃。
地點在五爪崙:從竹子山到金寶山再延伸到這裡成一條線。在北20與北23-1路邊。
可以眺望野柳與基隆嶼。海拔300公尺。
這裡東北季風多霧,霧中含海中的礦物質,所以茶的味道較鹹較重。霧可以增加水氣滋潤茶葉,可以遮蔽太陽光。
總共種九種品種的茶。四季春(年採六次)、青心大冇(四大茶種)、迎香(台茶20)、佛手貓耳(現在很小株,三年後才能採)、金萱(台茶12)每一區以大樹隔開,以前以竹子隔開防風。
茶樹有小綠葉蟬(五月很多),茶蠶,可做特殊風味的茶。有機種植經常要拔草,蟲多時,茶葉就被吃掉。

製茶:
日照萎凋     直到葉子表面沒有光澤
靜置萎凋     每二到三小時翻一次,(以前茶的工序到此。也是白毫的做法。)
搖青         輕發酵3-4  (鐵觀音,岩茶多幾次)
             發酵完成的時間點很重要,因為這時的香氣會固定下來。
殺青        
炒青        
揉捻         本機器可揉30(也有揉紅茶500斤的)
             1-2分鐘,成品呈條狀即是包種茶
乾燥         製成包種茶
束包擠壓     呈球狀
乾燥到5-7%  是毛茶
挑梗         成品
烘焙         成品(期間會乾燥幾次,並依茶種再烘焙或不烘焙。)
總共三天的時間。
他說茶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個人的口味。






茶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