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11/06踏查的前面一點點即內阿里磅5號這邊的路走向阿里磅溪底。
判斷這裡生態沒有受到人為破壞,所以路上芒草很多,樹木長得很大,有幾棵茶樹,土肉桂樹。我們還停下來研究筆筒與觀音座蓮的分別。老師講筆筒的葉子有一回、兩回、三回。大雄也附和的講得很有趣。一下子就到溪底了!水好綠好深,在沁涼的溪邊覺得心曠神怡! 溪底的大埔層露頭非常明顯。
溪的一邊有一座殘破的古橋,基座是用石頭堆砌,上有三根杉木再架上木板做成橋。據說以前對岸的居民是走這座橋來妙濟寺拜拜的。現在已經壞掉了。後來老師查古地圖知道確實有這座橋。
這兩次走內阿里磅將我們以前的踏查基礎又補上一片段形成更大的網絡,讓我們更認識阿里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