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記錄石門:想念的滋味。卽將消失的特產-白沙灣花生

     濕濕冷冷的天氣,白沙灣遊客稀稀落落。

      有一家店擺出白沙灣花生。

    白沙灣的土質適合種花生,農地種許多花生,是小粒的品種。他們用這裏的海沙放到鍋裡與花生一起炒;藉由升高海沙的溫度把花生炒得香香酥酥的但不會硬,非常好吃。曾經有許多家店自己種花生炒花生並拿出來銷售,也拿到十八王公販賣,銷路很好。許多來過的朋友都記得這個滋味,這是白沙灣必買特產。


    但是幾十年來老一輩已年邁,紛紛收攤。只剩這家阿英的店有販賣。而且他們人手不足,夏天仍然要賣海攤用品,或飲品,而且花生產量有限,所以只有冬天才有時間賣。

    不知道這味道還能繼續流傳多久,有經過這裏,記得來買唯一以海沙炒的花生,解一解想念的滋味。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記錄石門:你好!我們是石門文史工作室

 你好!我們是石門文史工作室111/12/14

    今天會議通過,我們將以「石門文史工作室」的名字工作。

    感謝大家!從民國103年10月8日萬金石社大記錄石門班第一次上課開始,我們踏查許多村里的小巷聚落、老宅古徑,遇到許多親愛的鄉親給我們指導。謝謝你們!

103年開課當時的相片


    今天我們以「石門文史工作室」的名字繼續工作。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記錄石門:重和大路崁古道與兩湖保甲路古道2022/12/3

    今天跟著藍天登山隊,從朝天宮出發,走大路崁古道接兩湖保甲路到倒照湖,因稍後有事即與登山隊道別。這段路共走將近四公里,一百分鐘的時間。

    兩年前有走過大路崁古道,至於兩湖保甲路的路徑,在前一陣子藍天隊與當地的里長才確定。這次他們再次走訪,我們趕快跟上。今天下雨,有些路段是泥路泥地濕滑,幾段較陡的上下坡不好走;還有一段路要沿著水圳走,水圳邊是崖壁有些驚險;而平坦的葵扇湖與倒照湖的梯田在雨中別有意境。隊員個個輕鬆越過路徑,另人佩服。伴著大自然的美景,古人細心鋪疊的古道走起來很舒服,隊員說好像鋪了地毯。今人是以休閒的心情來走這條路,這更讓我敬佩百年前每天走在這條路上的挑夫,挑著一擔一擔百斤的茶葉,只為賺得一家子的溫飽,他們真的很辛苦。

    確定這一段路徑,石門經金山到士林、台北的重要茶路古道路徑差不多明白清楚了!謝謝江隊長與隊員定期維護古道,讓重要的文化路徑保存著原貌。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記錄石門:石門文史工作室:走讀石門地區報第十二期出版

 記錄石門:石門文史工作室:走讀石門地區報第十二期出版

   道德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萬物,本來就沒有名字,對於名稱,我們並沒有特別想法,重要的是我們做的事。

    那就叫石門文史工作室吧!

    走讀石門地區報今天出版第十二期,敬請閱覽,指教!請點選以下圖片。

從老梅看竹子山
地區報第十二期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記錄石門:大溪墘路踏查

 大溪墘路踏查2022/11/29

    今天走這一段路,發現許多之前沒看到的。

    路口就是小雞籠社番社,是他們最後的據點。從大溪墘橋以北,老梅溪谷到小坑子溪谷,這一區域是小雞籠社自墾地。稻田與水圳都是他們自己開墾的。

    這條路沿著老梅溪走,一邊是山坡,(即是老崩山),路不寬大,路旁有筆筒樹、台灣狗脊蕨、烏毛蕨、半邊羽裂鳳尾蕨、觀音座蓮、蓪草、三葉五加、紫珠、還魂草、水同木、榕樹、相思樹、構樹等。是亞熱帶生態。物種很多。山邊有一棵水同木非常大棵,濕度夠,所以有許多蕨類。有一點陽光,所以蝴蝶飛舞,幾棵蓪草正開花,吸引各種蝴蝶採花蜜。還有一對樹鵲在吃構樹果實。

    小坑仔溪以東,地質是火山碎屑岩(集塊岩),所以這裡是集塊岩地質。而小坑仔溪以西的地質是火山熔岩流地質。

    老梅溪在這裡很寬廣,我們可以遠望老梅社區,也可以望向對岸的瓦厝邸聚落。

    路邊有一間廢棄的古老土埆厝與磚厝,還有一間福德宮,再進去也有停業的大閘蟹池。附近的土地似乎頻轉手,有一間新的房舍,四周種了落羽松,還有池塘造景,感覺不錯,有一對綠頭鴨雙雙入住。斜對面正在整理庭園,石門最肥沃的田地慢慢地改變中。

    這裡有大溪墘二圳,看起來也是小雞籠社建的,應該有近百年歷史。待我們查一下資料吧!水圳中有石蜑螺,看起來他們已經往上游爬了超過一公里了。居民稱之為國姓螺,好朋友說他們以前會加薑絲煮湯喝,很美味。現在很少了,要保護了。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記錄石門:課程討論

 課程討論2022/11/22

    學期差不多接近完成,美蓉同學以享譽兩岸、三彩八甲窯許俊翔大師的柴燒茶壺泡特別甘醇清香的茶給我們喝,來這裡上課是一種享受,謝謝美蓉同學。

    首先討論繼續的工作內容,課程進度和踏查方向。

    再來,謝謝讀者大眾的欣賞,我們互相討論地區報的編寫內容,集思廣益,加進更多的創意,讓文章能與居民的生活更加貼近,引起大家的共鳴。希望閱讀大眾能繼續歡迎我們的刊物。

    最後美蓉分享繪本的寫作與構思,讓我們了解一本內容豐富的好書出書歷程的創作維艱,出版過程的辛苦,非常難得。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記錄石門:薯榔

記錄石門:薯榔

    薯榔是多年生宿根性纏繞藤本植物。莖基部有刺。

    塊莖肥大,有數節,肉質呈咖啡色或棕紅色,含有單寧酸與膠質,染後呈赭紅色。薯榔染不怕曬太陽,因為不會褪色,所以是一種很好的植物染材料。

    閩粵生產的香雲紗即是以薯榔汁液塗染,再以鐵質的烏泥媒染處理單面,使絲綢呈現一面赭紅一面黑色的絲織品。

    本地漁民牽罟所用的罟,都是自己用月桃跟苧麻做的,並用薯榔染漁網,這樣能加強纖維韌性,並防止海水腐蝕漁網,延長漁網壽命。以前,本地山上有薯榔,漁民會上山買薯榔回家浸泡煮染漁網。

    他們平均分擔,每人做一段罟網,月桃做大條罟索,苧麻做罟網。首先,把苧麻去薄皮,留下纖維在水裡搓洗,然後以撚繩器撚成繩子。繩子做好後就買薯榔回來挫成泥浸泡上色與曝曬,重複數次,再煮染上色。每年還會再補染一次。染色的目的除了增加罟索與罟網的韌性,也因有顏色的網子在水中會產生影子,魚群不會衝撞漁網造成損壞。在尼龍繩問世以後,這種罟索與罟網已經被取代了。漸漸的,現在在石門也沒有牽罟的活動了!

    薯榔的運用由來很久,從最早歷史的記載,三百多年前西班牙神父的報告與清朝的方志就有記錄如下:

    1632年西班牙Jacinto Esquival神父「福爾摩沙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台灣文獻》第54卷第4期:

『在senar這裡,他們販賣一種生在土裡類似蕈類的植物,長的大且長可以用來染紅網具和其他東西。』

    《諸羅縣志》卷十物產志

薯榔:「泉郡志」:『莖蔓似薯,根似何首烏;皮黑肉紅。染皂用之。』

    《淡水廳志》卷十二考二物產考

『薯榔(染網用之)

          現在,山上許多地方有薯榔,而且都非常肥大,實地採集與染色,手作的感覺充滿溫度。

存放在老梅罟寮的尼龍罟索與罟網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記錄石門:品茶--包種茶

 品茶-包種茶

    今天去陳阿伯的茶廠品茶,因為上次跟他約定要來喝茶。

    阿伯說他晴天很忙,下雨天比較有空,今天是颱風天的概念,心裡七上八下的,就怕雨勢太大不能成行,還好,天氣剛剛好,跟阿伯天南地北的聊聊,喝好茶。

    石門做包種茶的廠比較少,阿伯的茶香氣足,喉韻夠。能喝到90歲老人家做的茶是幸福的,我很感恩!謝謝阿伯!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記錄石門:老梅公園整修啟用

 記錄石門:老梅公園整修啟用2022/10/27

    老梅瓦厝邸老梅公園整修,於2022/10/25完成啟用

    老梅公園是潘家村內歷史很悠久的公園。民國80年代建立富貴角燈塔步道旁邊的公園時,起初是命名為老梅公園,因為兩個公園同名,所以我們會將潘家村的公園稱作舊老梅公園,新建的稱作新老梅公園以便區分。之後,海邊的公園應居民要求正名為富貴角公園,就沒有這個困擾。

    老梅公園今年整修完成,讓民眾可以休憩的確很棒!可惜在描繪衛生模範部落紀念碑的指導者名字時,並沒有描得很正確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在公園之中有一紀事牌書寫著:

    大丘田老梅公園整修紀事

    大丘田老梅公園原為潘氏宗族於清乾隆年間來台墾荒闢建之遺址迄今約200餘年歷史,管理單位祭祀公業法人新北市潘合成無償提供作為公園,占地約670坪。

    台北縣政府時期曾協助修建,惟年久園內多項設施嚴重破損,因此2022年再次進行整修,總工程經費約新台幣二百七十餘萬元,感謝新北市政府、祭祀公業法人新北市潘合成及區內地方人士的協助及推動,於111年9月30日順利完工。

    公園內設有涼亭、步道、各類花木植栽生態豐富,全面整修更新公園內相關設施煥然一新,提估市民舒適的休閒活動場域,營造宜居社區生活環境,更展現公私協力完成市政建設的成果。

新北市石門公所2022年仲夏吉日謹記



    謹將瓦厝邸等地的補充介紹說明如下:

瓦厝邸

    北170.5公里處右側潘氏家族聚落,潘氏家族,來自福建漳州詔安,在清乾隆46年即進入石門開墾,過去曾住50-60戶潘氏家族,是老梅的望族,屋舍的屋頂多是瓦片,是富貴人家才有能力蓋的房子,相較於其他聚落一般人住的茅草屋顯然不同,所以這地方被稱作瓦厝邸。

潘氏公廳

    瓦厝邸聚落內,豬槽潭路右邊小路進去,大丘田37號,有一潘氏公廳。牆上面寫著「滎陽潘氏宗祠  丙戊年正月」,門上匾額寫著「潘合成」(墾號),門上對聯「合族和心尊從光祖訓、成家立德教養子孫賢」橫批「合力為謀萬事成」,玻璃門上還有「謀燕翼、德象賢」字詞,這是潘氏於民國93年改建的宗祠,原來是三合院宗祠。

       公廳內懸掛著原來的匾額書於道光26年,也是原三合院宗祠建立的時間;匾額題字「齒德兼優」,落款:「道光二十六年春潘恭立,後學治生林知義書」。





老梅公園衛生模範部落建設紀念碑

    老梅公園內有一石碑:「衛生模範部落紀念碑」,上面寫著「昭和十八年一月樹之,指導者松下治良、東山景昭」,背面是「衛生模範部落建設紀念碑」。這是日治時期民國32年部落參加衛生比賽得到的獎勵:指導單位樹立石碑獎勵模範部落。

昭和十八年一月樹之,指導者松下治良、東山景昭
108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