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2021/3/30小坑溪古道小坑頭段踏查

 2021/3/30小坑溪古道小坑頭段踏查

小坑溪古道是1904台灣堡圖上就有的一條古道,從金山、三界壇、翻越半嶺、到小坑頭、沿著小坑溪而下



今天再次走小坑頭這一區域。

小坑頭附近農田有重新整理過,四年前來的時候土地正在整理是光禿禿的,現在有覺愛瑜珈中心進駐,已經有菜園、園林、池塘與小橋,景觀不一樣。

四年前



在小坑51號林厝可以看到一排房子,對照到1904台灣堡圖,大致位置與面積大小都相當。許多族人已開枝散葉遷移到小坑口或其他地方居住。

往下是小坑45號,有一古石厝與幾戶住家,這一區域都是姓林的宗族已經住很久了,旁邊有一福德廟,還有林氏祖墳是林氏大家族的祖墳,是來自福建省南靖縣。


判斷這條古道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


我們也到旁邊的德利製茶廠品茗,阿笑阿姨好親切的為我們介紹祖傳四代的好茶,他們的茶沒有農藥,天然的尚讚!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2021/3/23訪問蔡船長

2021/3/23訪問蔡船長

蔡船長父親從小船捉魚到開大船辛苦一輩子,現在由他繼續經營。

蔡船長退伍後就考上船長、船員與輪機執照開始出航。

主要以延繩釣與籠具捕魚。他說漁民最討厭海豚,因為一隻海豚可以吃十公斤的魚,明明正要拉上船的魚,在現場被海豚一尾一尾吃掉。

以前魚量多,容易抓,現在成本增多,魚價持平,船隻又更多,所以利潤減少了。

海上討生活是辛苦的,有時候出航的時間是晚上,而要持續2-3天在外海,抓好魚才能回航,生活作息與小孩不同,曾經一個月碰不到小孩的面,講不到幾句話,只因他起床孩子已上學,孩子回家,他已經又出海捕魚了。

感謝蔡船長的介紹,讓我們更加認識在地漁民的生活點滴。

石門漁港


2021/3/23石角坑與富貴角環教場域調查

 

2021/3/23石角坑與富貴角環教場域調查

 

海岸上藻礁很平,有綠藻與紅藻,紅藻有數種多在水底。退潮時面積更廣大。

這區域可以觀察蟲礁、藻礁與牡蠣礁,離潮間帶的距離越遠就表示此藻礁生成年代更久。

這邊藻礁群很多,每塊藻礁結構清楚,一圈一圈的如樹的年輪,藻礁就是這樣一圈一圈慢慢長成的。而藻礁的種類不同,顯出的型態也不一。測量長度與寬度有一百多公分甚至到兩百多公分長。

富貴角與石角坑海岸有許多火山熔岩流下形成的岩石,有的很大塊,在形成的同時,因為岩流的組成成份不同,而會使顏色不一樣,成份不同的不會混合在一起,通常黑色的會被灰色的岩流包覆,這就叫包裹岩,我們看到自然分裂的包裹岩與被人用器具敲開的包裹岩。

這個海灣因為浪大,最近有技術精湛的衝浪高手挑戰難度、展現衝浪技巧。

最開心的是,我們連續三週走過幾個海域,環境是如此潔淨沒有汙染:鳥兒自在飛翔,水中魚蟹螺貝類無慮的棲息、藻類持續生長,這就是友善、永續、保育的自然生態環境,在這裡觀察生態、研究地質是很享受的歷程。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2021/3/16尖鹿與石門海岸踏查

 2021/3/16尖鹿與石門海岸踏查

1.    尖子鹿海岸

我們站上最大塊的石頭,寬2-3公尺,長約五、六公尺,高大概二-三公尺觀察,上面沒有藻類,應該是6000年前冰河時期到現在就是維持這樣的高度。

當70-80萬年前火山爆發從竹子山噴發的岩漿、火山碎屑、火山灰與碎石塊迅速的抵達這裡,沒有經過太久的水流搬運過程,所以石塊沒有被磨成圓形,並不圓。而跳石的浪大與風化較久,所以石頭較圓。而這些石頭積在水面下幾十萬年,現在抬升上來,露出水面。

而冰河時期十萬年一次,時間25000年,上下一萬年。當時的本地溫度與現在的阿里山溫度相當,也就是溫度低約6-7度,大屯山每年會下雪。

最近一次冰河時期是10000年前,而到6000年前為止海水的潮線位置就跟現在一樣。

冰河時期的影響是海平面的高度位置會改變。

風化以溫度高低改變而形成,夏天曬太陽石頭遇熱膨脹,再受海水冷卻,所以有各種變化產生。

綠藻生長在潮間帶上部,生長期間一月到六月,可以忍受日曬一、兩小時。例如石蓴等。

紅藻生長在潮間帶下部甚至是潮下帶,生長期間四個月,不能忍受日曬,所以常在水面下。例如小珊瑚藻、邊孢藻、無節珊瑚藻又稱殼狀珊瑚藻、石花菜等。

紅藻中有幾種品種能夠造礁。

無節珊瑚藻是一顆一顆聚集,先是平面,再從側面長,呈不均勻方式分布包覆石頭,而從不生長時開始風化,會一層一層剝掉。


藻礁



2.石門洞

石門洞是海蝕洞,日本人列為天然紀念物,是除了麟山鼻與富貴角兩岬角之外,令人關注的特殊地景,石門以之命名。

石門洞的牆面也是跟尖鹿的石頭成形情形一樣。

洞口的海灘全是貝殼,是非常特殊的海灘。因為海流將貝殼帶進來以後,海流帶不出去,所以停留在這個海灘上。

洞口前的潮池在退潮時可以大範圍的觀察潮間帶的生物,可看到綠藻在潮間帶上部,紅藻在水底。

外海有藻礁,在情人橋橋墩基部也是藻礁。附近海面都是藻礁。

岸上可以看到各種風化的岩石。

貝殼砂

無節珊瑚藻與紅藻




許多風化石

橋前面

 

3.石門加油站海岸

這裡的藻礁區有許多玉黍螺,邊孢藻等。這裡與尖子鹿一樣是螺貝類生長區,還沒到盛產期已經有民眾來撿拾螺貝類了。

岸上的大石頭是怪手挖過去的。

 


無節珊瑚藻

藻礁區

尖鹿與石門的海岸因地質的不同,沒有富貴角與麟山鼻岬角的大塊安山岩,海灘也漸漸呈礫石堆積的情形。海岸的多樣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增長了我們的眼界。

地質與生態的學問大,我們觀察海岸的實際情況並慢慢學習,希望讀者給我們指教,感謝您。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麟山鼻地質環境教育場域觀察

 110/3/9

三芝石門的地質環境教育場域規劃了五個點,全面的體驗當地的生態、地質、地景、人文。

今天做麟山鼻環境教育場域的踏查。

麟山鼻幾個點的觀察:

1.      漁澳西側:

有一大區域的藻礁,從麟山鼻到大坑溪口長約1公里,寬度應該有幾十公尺。

路邊有一大藻礁高有2公尺,推算起來有好幾千年的歷史。這塊藻礁有許多菊珊瑚,是孔狀的,有大有小。其中還有藻礁包覆。


106年攝



還可以看到一藻礁,中間是珊瑚礁外圍是藻礁,這一礁岩正中間鑿了一個洞,是專家鑿孔取最底下的樣本做礁岩年代的鑑定。

另一塊是全藻礁。

這些藻礁原來在潮下線,因冰河時期地殼抬升而停止生長。





2.麟山鼻岬角步道300公尺處,下船溝附近,有一藻礁在潮線之上約有200公分,加上高低潮距有190公分。這樣推估起來藻礁的年代有一萬年之久。





3.下員子

步道旁有四塊風稜石。這裡的風吹砂很強,風沙吹拂幾千年才能把石頭雕琢成這樣。

往下右邊這一區的藻礁紋路是完整的,明顯的,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藻礁因地殼抬升而使藻類不能繼續附著生長,會風化,從中間形成凹洞。風化包括物理作用及化學作用,碳酸鈣融入使表面變硬,也呈白色。

藻礁會慢慢崩壞與溶解。旁邊有風化後的石頭。







106年攝
 

說明:

藻礁:1998年台大戴昌鳳教授完成三芝石門藻礁調查報告。提出藻礁並不是珊瑚礁的說法。

珊瑚是動物。

無節珊瑚藻是植物。

以鈣化藻類為主所建造的礁體就是藻礁。若以珊瑚為主建造礁體就是珊瑚礁。

我們當地稱的咾咕不一定是珊瑚礁,事實上它叫做「藻礁」。這些藻礁主要由無節珊瑚藻所建造的礁體,大多數以藻類為主,就叫藻礁。在桃園觀音、北海岸與南部風吹砂都有。

珊瑚礁成長速度快,礁體比較堅固、堅硬。

藻礁因無節珊瑚藻很薄,礁體由無節珊瑚藻薄薄一層一層疊起來,生長速率比較慢,生長到60公分厚度要2000年以上的時間。


109年攝,無節珊瑚藻在潮下帶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走讀石門地區報第五期

 走讀石門地區報第五期於110年3月1日發行。

今年做了一些改變,將一年三次出刊,增加為一年四次。



走讀石門地區報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