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橋
老梅橋橫跨石門最大的溪流老梅溪,從老梅過去跨過橋就屬山溪里。橋旁邊有風箏公園、大溪墘與崩山口。大溪墘路口是番社。往山上望去可以看到竹子山,秋天平原上長滿芒草,後面有高山環繞非常美麗。
老梅溪
老梅溪是石門區最大溪流,位於老梅里與山溪里,主流長8.7公里,流域面積17.32平方公里,流域面積最廣,分歧點有六,所匯集的支流最多,是本區第一大溪,其源流始於海拔1094公尺的竹子山,上游包括二坪頂的豬母坪溪與本區山溪里的尖山湖溪、香蕉林坑等,流經尖山湖至豬槽潭橋,匯入坑仔內溪,向北經七股、大丘田,在與大溪墘溪交會,至老梅公地凌虛宮東側入海。
老梅溪谷大丘田是石門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種植稻米與甘蔗。由於溪水量豐富早在乾隆年間,就吸引許多漢人來此開墾,直到同治年間在上游興建大型水圳引水灌溉地勢較高地區,甚至供給到三芝境內。本區水圳的建造與設計精良,數量與密度之高為此地區的農業發展奠定了百年基礎。因為環境純淨溪裡生態豐富,有很多魚蝦與毛蟹。但越來越多的民眾來這裡玩水、烤肉與抓魚破壞環境,為了保育老梅溪的生態環境民國98年10月1日起封溪護魚。從106年度開始,石門老梅溪因應民眾休閒活動之需求,於每年7/1起開放垂釣至12/31。開放範圍為老梅溪大溪墘橋以下至出海口溪段,僅可使用釣具作釣,嚴禁使用網具捕捉,且甲殼類不能捕捉。由於老梅溪有民眾不當放生,因此中下游水域有尼羅吳郭魚、鯉魚、草魚、青魚、銀鯽等外來種魚類,懇請釣友協助釣上後盡量帶回或移除。原生種魚類如鯝魚、臺灣石賓、臺灣馬口魚、粗首鱲、日本禿頭鯊、湯鯉、大口湯鯉、塘鱧、蝦虎魚等,請儘量放回溪中,以維護魚類資源永續。而於106年起,有生態調查團隊定期做溪流的生態觀察記錄與檢測。
老梅溪中游 |
老梅橋
橫跨老梅溪的老梅橋,在民國89年10月31日象神颱風重創北台灣,老梅流域也受到土石流的災害,豬槽潭橋沖毀。有民眾喪命。
老梅橋同樣被大水沖毀,橋斷。旁邊機車行因路基沖毀一度受困。現在的紅色橋就是隔年重建的新橋。
老梅橋 |
石花菜
石花菜富含膠質、熱量很低是健康的天然食材,又名寒天。以麟山鼻至富貴角採收的石花菜品質是全省最優良的。過去家家戶戶會去採來自己享用或者賣給遊客,每年都可以看到許多空地曬石花的景象。農曆三月至四月採收後經過曝曬一次與漂洗一次反覆動作,至少六、七次以後,石花菜會從褐色漂白成白色,這樣就可以熬煮成石花凍。本地幾家商店煮出來的石花凍非常美味健康,當然也有乾燥的可以帶回家自己熬煮。
石花菜 |
石花凍商店 |
石花凍商店 |
風箏公園
2006年台北縣在老梅溪入海口東邊,台二線旁,設立了風箏公園,讓民眾可以在這裡遊憩與放風箏。入口有一意象建物,象徵風的意思。這是全台首座風箏公園,符合風箏放飛及國際競賽的場地。有許多專業的風箏愛好者會在這裡練習,特別是特技風箏團隊需要更寬廣的地方練習。
2006、2007年、2012年和2019年風箏節曾經以這裡做主場地做特技風箏的教學與展演的活動。新北市「2016北海岸藝術祭」集結26名藝術家打造駐區藝術品,黃文淵以漂流木在石門風箏公園創作的「木岩」。
新北市「2016北海岸藝術祭」集結26名藝術家打造駐區藝術品,黃文淵以漂流木在石門風箏公園創作的「木岩」(摘自新北市)
風箏公園 |
風箏公園 |
港尾仔
老梅溪入海口,河砂堆積於入海口形成的大水潭稱港尾仔。溪裡有一些浮游生物會吸引候鳥或留鳥停留覓食,這裡適合觀察鳥類。如:夜鷺、岩鷺、蒼鷺、魚鷹、東方環頸鴴、紅休濱鷸、小環頸鴴、北極鷗、黑尾鷗、小水鴨、綠頭鴨等。可惜這十幾年來因春季綠石槽遊客倍增騷擾到鳥類,春季適逢冬候鳥停留時期,因此讓冬候鳥數量減少許多,鳥類受到干擾不願意停留,甚至只過境幾天就離開去南部了。
港尾仔 |
綠頭鴨 |
夜鷺 |
東方環頸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