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車站
歡迎使用老梅社區自助導覽系統。本自助導覽系統是由石門文史工作室製作,請按照網頁上的說明,一步一步自行體驗老梅的各個景點,我們準備九個景點的資料,請大家慢慢閱覽。
地圖請按以下連結
本景點是老梅車站,車站所在的這條道路是老梅路,也是台二線的舊路。
這一區域是老梅社區的市中心,對面是凌虛宮,車站旁邊是老梅派出所。
從這裡往金山方向,前面向右通往豬槽潭。往前可以看到老梅橋與風箏公園,
過去就是山溪里。
往淡水方向,右邊有一間老梅市民活動中心,對面是老梅國小與天主堂。往前是風箏協會會館、農會老梅辦事處、張藥局、二十二號橋、銘德一村站、福恩宮。
往北的巷弄都可以通往海邊。往南通往大丘田與豬槽潭。
以下是老梅的簡介:
老梅
石門區老梅里的行政區域沿革:
史前時期是馬賽人,舊社文化
屬平埔族番社之小雞籠社。
1723年隸屬淡水廳淡水堡/芝蘭堡
1875年隸屬於淡水縣芝蘭三堡
1895年屬台北縣淡水支廳
1897年屬滬尾辦務署
1901年隸屬於台北廳小基隆支廳
1909年隸屬於台北廳小基隆支廳老梅區
1920年行政區域為台北州淡水郡石門庄
民國39年改為台北縣石門鄉設十二村/老梅村、七股村
民國67年石門鄉合併成九村/老梅村
民國100年改制為新北市石門區老梅里
「老梅」,是平埔族語:
『按照目前不少人奉為圭臬的定論,則石門鄉在以前為平埔番族Vavui社(即小雞籠社)的所在地;或謂(在清代之後)三芝鄉的小雞籠社有一部份的人遷來石門鄉居住,因而才有番社。「Vavui」意為:「山豬、豬」,也就是說石門鄉在以前為山豬出沒之地,因而有此稱呼。當然,這又是伊能嘉矩與安倍明義的說法,進而有人引伸說石門鄉的「老梅」地名,原來就是起源於Vavui,後來改以近似音的「老梅(Ló-bôe)」。
換句話說,目前的觀點多少有推定石門鄉的番社是比較晚(清代)才成立的傾向。但據前號所引戴‧弘特的報告,他們一行人經過麟山鼻之後:
我們再稍前行,來到一條溪邊有六間獵屋的地方,該地叫做Ero。從這裡再往前走,就是一條滿佈石礫與礁石的險惡之路。晚間,我們夜宿於一間叫做Malleymey的小獵屋裡。
報告中的「溪邊有六間獵屋的地方,該地叫做Ero」一句,「溪邊」、「Ero(下荖)」,可推定該溪若非楓林溪,則應為老梅溪。但比較重要的是「溪邊有六間獵屋」,由此可見荷蘭時代石門鄉有原住民在此狩獵活動。其次要注意的是他們夜宿的有小獵屋地點:Malleymey。此語若用臺語音譯,則接近「瑪老梅」。若再檢索清代乾隆五十(一七八五)年小圭(雞)籠社的招佃開墾等契約,有「嘎嘮覓」之地名,此舊地名幾乎與「Malleymey」同語同音。引證至此,已可確定「老梅」的地名起源不是「Vavui」。』
----------------摘錄自《大台北古地圖考譯》
本地名最早出現在西元1642年荷蘭人戴‧弘特的報告:
「他們經過這裡,他們一行人經過麟山鼻之後:
我們再稍前行,來到一條溪邊有六間獵屋的地方,該地叫做Ero。從這裡再往前走,就是一條滿佈石礫與礁石的險惡之路。晚間,我們夜宿於一間叫做Malleymey的小獵屋裡。」
Malleymey就是房屋的意思。
Ero 「吓嘮覓」是現在富基里燈台口到白沙灣的下員坑一帶。
另外,Vavui是一個地名,在榕仔腳再進去的地方稱作Vavui湖,就是七股,簡稱Vavui。
最早出現在古文書:乾隆48年契約書(1783年)契約書中出現「荖梅溪頭—蛇仔崙」,這是最早的文書紀錄。
下載自古文書 |
「吓嘮覓」則出現在乾隆50年(1785年)
「荖梅湖」則出現在乾隆50年(1785年)
嘉慶2年出現「老梅洋」
………………
其實這裡的平埔族語屬巴(馬)賽語系,族語已滅失,而這些地名是以巴賽語發音的。編者並列以上相關文獻說明老梅地名由來。
北海岸原住民(平埔族)劃分為圭柔社、大屯社、小雞(圭)籠社、金包里社等社。小雞(圭)籠社的範圍在今三芝區八連溪以東到石門區阿里磅溪以西。
原社址從三芝搬到老梅市區,最後遷到老梅溪口,現在的砂石場旁邊,即大溪墘崙的山腳下。
金包里社在阿里磅溪以東。所以石門區分屬平埔族的兩個社。
番社 |
據石門區公所的統計資料:
石門區107年底人口有12,115人,老梅里人口有2,497人,是石門區人口最多的里,表示老梅里在三百多年前是石門最熱鬧的地方,到現在仍然是石門區最繁華的一里。
老梅街道
西元1632年西班牙神父Jacinto Esquival走在這條道路上;在基隆和平島聖薩爾瓦多城與淡水聖多明哥城(紅毛城)之間傳道,留下記錄《福爾摩沙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其中在老梅這一段路:從老梅溪至小坑仔溪之間的道路,一直到1904年的台灣堡圖的路徑跟現在的街道位置大致相同,沒有變更,也就是說老梅街道是一條很古老的、歷史悠久的街道。
原石門庄役場設在老梅,在昭和十八年(西元1943年)庄役場遷移至石門,本地因行政中心遷移而寂靜。民國50、60年代有美援軍隊進駐富貴角陸軍軍營,美軍會來老梅購買生活用品、理髮、遊樂,美軍人數眾多,理髮廳一天可以理一百個人的頭髮,所以當時老梅有很多家雜貨店、理髮廳與冰果室。後來民國60多年核一廠興建時期曾經有一群員工攜家帶眷長期租賃居住,讓這社區熱鬧了好幾年。但是工業革命,農業社會演進至工業社會,本地也因位於核一廠旁邊有建設的限制,沒有企業投資,沒有工作機會,青壯人口去城市工作,原來有柑仔店、豬肉攤、菜攤、美髮店、小吃店、日用品店、中藥行、診所多數已搬遷或關閉,使得本地原本可以自給自足的商業活動靜謐下來。讓社區更顯寂靜落寞。
但是因禍得福,這樣卻讓城市演化更緩慢,讓我們在這裡慢慢尋覓及發覺城市的紋理惰性與紋理拼貼:街道上建築的樣式,有石砌屋、日治時期國防色面磚屋、彩瓷、馬賽克磁磚、花磚、洗石子屋。而且這些年代的街屋或民居會在樓上圍牆設有女兒牆。有造型的欄杆,造型很講究,欄杆的花瓶表示平安的意思。有些女兒牆會添加小鳥、金錢、龜、壽、蝙蝠或花造型的水泥花格磚。我們觀察屋舍的外觀就可以約略知道屋齡。
老梅的街屋大略是南北座向:
石砌美髮屋(以前郵局)老梅路14/16號:人字砌石屋
本地使用的石材是本地的安山岩,安山岩有夾雜小塊黑色結晶礦,顏色灰色深淺不一,也有紅色,是因為含有鐵質的關係。
鄭宅石厝:人字砌石屋
楊文貴宅(以前台電公司辦事處)1-3號:日治時期國防色磁磚,人字砌石牆。108年十一月整修,已用水泥覆蓋牆面。
廖宅(謝前醫師診所)老梅路8-5號:藍白漸層雙色搭配紅白漸層色的漸層磁磚,樓上柱子是國防色面磚,加上洗石子飾邊,樓下洗石子柱子,小鳥水泥花格磚女兒牆。
鐘宅老梅路8-3號:馬賽克磁磚圍在小口磚周圍,小口磚牆,樓上柱子國防色面磚,飾以洗石子,洗石子女兒牆,花瓶欄杆,樓下洗石子柱子。
青春理髮廳:洗石子牆,理髮廳店名洗石子招牌。
賴宅等老梅路35-41號:紅磁磚牆。
老梅路21-23號:龜型水泥花格磚女兒牆,中間有”壽”字,樓下洗石子牆。
張清水宅(前肉粽店與立春文具行)老梅路17-19號:四葉紋水泥花格磚,(日本人喜歡使用)
鄭宅老厝老梅路13號:洗石子牆、木門、洗石子造型女兒牆
鄭宅老梅路13-1號:水泥雕花柱女兒牆
老梅街區 |
農會對面,人字石砌屋 |
石厝美髮屋 |
楊文貴宅(前) |
楊文貴宅 |
楊文貴宅,以前台電辦事處老梅路1-3號,日治時期的國防色磚外牆,人字砌石牆。現在外牆已改建。
廖宅 |
廖宅 |
廖宅(前謝醫師診所)老梅路8-5號:藍白漸層雙色搭配紅白漸層色的漸層磁磚,樓上柱子是國防色面磚,加上洗石子飾邊,小鳥水泥花格磚女兒牆,樓下洗石子柱子。
鍾宅 |
鍾宅 |
老梅路8-3號鐘宅,正方形磁磚牆、馬賽克磁磚飾邊、國防色面磚柱子,樓上洗石子女兒牆,造型很講究,欄杆的花瓶表示平安的意思。
老梅路19號張宅,四葉紋,花型(金錢)水泥花格磚女兒牆
21/23號 |
老梅路21/23號
龜型水泥花格磚女兒牆,中間有”壽”字,樓下洗石子
青春理髮廳,洗石子外牆
青春理髮廳 |
舊庄役場
在凌虛宮右邊,老梅國小對面。老梅路43號。是日治時期庄役場,即石門庄行政中心。昭和18年(1943年)遷至石門。
現在這裡是老梅里市民活動中心,有三層樓高,是里民集會場所,會辦理老人共餐服務。一樓曾是石門區托兒所,現在遷到石門。
市民活動中心 |
天主堂
民國50年,天主教台北教區總主教正式派命比利時籍聖母聖心會文懷德神父負責三芝、石門兩地教務。初起租用民宅,後來由老梅國小將老梅路8號教師宿舍用地的公地使用權讓與天主堂建造教堂,命名為老梅聖家堂。
天主堂除了傳教,也創辦聖心幼稚園,幫助外出工作的父母照顧幼兒。在民國74年秋,老梅國小附設幼稚園正式成立後,才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民國78年重新整修,外表貼上磁磚,為目前的樣貌。
鄰近空軍眷村銘德一村有很多居民信仰天主教,會來作禮拜。民國89-90年因眷村老舊而遷村,以後天主堂的教友就剩下寥寥無幾了。
所以在106年十一月基督教最北福音中心向天主堂租借時,就將天主堂的招牌拆下了。
天主堂 |
福音中心 |
張藥局
老梅街道上有許多商店,經營許多年,一直保有原先風貌,不曾改變,張潮宗藥局也是:店裡的玻璃櫥窗,陳列的風格都是五十年以上的古老樸實的展示空間,很有懷舊的感覺,張潮宗先生自民國64年開店以來,守護這間藥局數十載,是居民的健康諮詢顧問,在最快的時間為居民解惑與照護,他為鄉親服務的心意從不改變,是老梅鄉親最可靠的朋友。108年張藥局已熄燈歇業了!
愛嬌理髮廳
愛嬌理髮廳是108年客家電視台電視劇「四分之3」的拍片場所。108年12月16日起,每週一、二晚上十點播出。
張藥局/愛嬌理髮廳 |
東華春理髮廳
東華春理髮廳,台視八點檔電視劇101年11月26日至103年2月4日播出,是改編自阮光民同名漫畫的電視劇。此劇的拍片場地。
此地原來是蒲太太的理髮廳,沒有店名。店內的設備與擺設很有古意。木門、剪髮桌椅、收銀台、壁燈、洗手台的磁磚、馬賽克磁磚有五十年代的風味。老闆蒲太太從年輕十四、十五歲剪髮剪到年老,見證老梅的繁榮與平淡,現在已退休了。
東華春劇組相片 |
理髮廳 |
東華春劇組相片 |
農會
石門農會老梅辦事處,老梅路4號,樓下為農會辦事處,樓上是會議場所與茶葉推廣處。推廣中心有茶道體驗,專業服務人員會教導茶道。也有石門茶展示。
隔壁有茶葉包裝工廠、在此包裝與出貨,也是倉庫。
農會 |
左漁會,右農會 |
農會 |
我們也為大家介紹目前有營業的商家:
阿仁仔(添發便利店)
順寶機車行
楊碧興雜貨店
麗滿早餐(日久早餐店)
越南小吃店
永生煤氣行
石砌屋美髮店
阿ㄧㄢˊ阿美髮店
Candy美髮屋
青田釣具店
CD音響店
芯芹雞排店
老梅咖啡店LMCR
…..等
老梅非常榮幸:
有西班牙人光臨,荷蘭人踏查,平埔族小雞籠社人居住,伊能嘉矩為此地名著墨,翁佳音先生註解,美援軍隊遊憩,核一廠員工居住,小小地方有無限的光彩,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