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角點與圖根點基石設置的緣由,筆者找到相關的說明文章,為大家簡單的解釋這些基石設置的目的與經過如下:
日本在統治台灣後,為了實際管理需要而在總督府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快速地以三年時間在明治36年(1903年)完成基本土地測量,埋設三等三角點基石1028顆(因用途為地籍測量,故俗稱「地籍三角點」)、圖根點基石約 2300顆,製圖成果為「臺灣堡圖」。之後又由陸軍的「陸地測量部」於明治42年(1909年)開始實施數次更正式、更詳細的三角測量,埋設一等至三等三角點基石共約1176顆(俗稱「陸測三角點」 ),製圖成果為「臺灣地形圖」(前後發行1:25000、1:50000兩種) 。
下員坑山、石門山、石崩山的基石就是這樣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