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靈與有應公的信仰因為人民的生活與文化而產生。人們在面對難題時會尋求許多解決管道,其中之一就是祭拜鬼神。最重要的是,真的有效。
有應公的起源:
壹、「醫」古字「毉」。
秦漢之前,大陸東南百越族之聚居地。越族的文化特徵:「信鬼神,好淫祀。」越族即閩、粵。他們崇信巫術,雲、貴地區也是一樣信鬼神。
貳、明末,大批福建人遷居台灣,亞熱帶海島型氣候,高溫潮濕。
《台灣外記》載:「台地初闢,水土不服,病者即死,故各島搬眷,具遷延不前。」
《海上見聞錄》卷二亦云:「初至,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八九,死者甚。」
參、流放政敵:根據《台灣外記》記載永曆29年(1675年)2月鄭經攻下廈門,流放洪承疇之姪世昌仕恩與瀚林陽明琅二家口眷共百餘人於淡水基隆,十月攻下漳州又流放黃芳度眷口於淡水。(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中卷901頁。)
肆、聞地色變: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郁永和在《裨海紀遊》提到淡水、雞籠水土不服情況比過黑水溝還恐怖。當他要從台南去淡水時,友人司馬齊公跟他說:『君不聞雞籠、淡水水土之惡乎?人疾病,病輒死。……』
伍、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諸羅縣知縣周鍾瑄巡視基隆淡水登八里坌山,發現福建逃亡之徒多居其中,恐生事,報上級,非有官方許可,不得逾越大甲溪以北,視為化外之地。
有應公
國人相信人死後,靈魂在陰間,俗稱「鬼」。有人奉祀的叫「公媽」,「先祖」。無人奉祀的叫「孤魂野鬼」,當孤魂野鬼沒人奉祀就變成「餓鬼」,常跑到陽間索取食物或冥鈔,有時甚至危害世人就是「厲鬼」。
台灣民間同情他們,收埋骸骨建立小祠廟祭祀,稱此靈鬼為「有應公」。別稱很多:或叫「大眾爺」、「金斗公」、「義民爺」、「老大公」、「大墓公」、「萬善同歸」、「好兄弟」……等。建立的小祠廟稱作「有應公廟」、「義民廟」……等。
每個有應公都是獨立的,各有各的故事,沒有資料可查,每個地方都不一樣,要逐一詢問調查。淡水有100多間,八里到北海岸有200間。
初二、十六拜門口,犒軍、就是拜老大公(有應公),所以有應公很普遍。過年過節附近的人會去拜。
北海岸這些孤魂野鬼的來源可歸納為下列幾點:
1「風來坊」:無人收埋者
2無主枯骨:墓地(墓碑不見了)、荒地路邊或寄金。
3水流淹死無人收屍者
4戰亂、械鬥死而埋者
5意外凶死冤魂不散者
6託夢
北海岸有應公信仰成因:
一、害怕厲鬼危害,人遇到惡疾、生活不順時,也常以為是犯沖厲鬼,因而勤加祭祀以防鬼害。
二、悲憫心理。
三、祈求達成私願、賭徒、特種營業。
造神
1一般:各式各樣傳說式的神蹟、乩童、媒體傳播。
2公部門:行政推動 (基隆老大公、新莊大眾爺) 以無形文化資產方式。
3經濟景氣、金主。
稱呼加(ㄚ)的音。
三芝居民區分土地公廟與其他小廟之不同,土地公廟後面不發「仔」,台語「ㄚ」的音,如:地基主廟仔,有應公廟仔,廟仔公。
格局、座向
大多朝下游、朝海
地基主
地基主,原為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屬於自然神;與土地神一樣只是範圍限於一家建物的宅基而已,故可以稱之為「宅基神、厝地神」。
台灣民間多已將自然神發展成為靈魂神。地基主或為原先住在這塊土地上者,或為原地主,而這些鬼靈也許成為無嗣孤魂,可能前來做祟後住者;因此,在年節時都予祭祀。
一般住家都有祭拜地基主的習慣,一般地基主都無神像,即使在鄉間所見之地基主廟也僅有立碑而已。
陰靈:廟仔公、精靈。
人轉陰靈神 廖添丁
歷史意義
昔日在北海岸海邊常挖出不知名枯骨,咸信是平埔族人的遺骸,大腿骨很長。

個論:
八里
廖添丁廟
日本人擒獲制裁廖添丁後,全台公演此故事。
國民政府則是造神,稱他為抗日英雄。
吳樂天媒體講古創造故事。和大家樂風行簽賭盛行。
文學取材 。
文創:創造紅龜這個人物,也創造紅龜粿產品。
大眾爺
據《台灣道廟誌》記載:創建於1796(嘉慶元)年四月六日。
廟中大殿的石柱,在1837(道光17、丁酉)年建造,其次是1886(光緒12、丙戌)年廟體重修時所建造,也在當時確立了目前的規模。1906(明智39、丙午)年有一次募款維修。
5/1暗訪。拜拜(原5/27、28、29)
三年繞境一次,頂、中、下庄
大營公
大營公的起源及可能為1884(光緒10)年農曆9月台北地區流行疫病時,於數日內先後病歿的湘軍楚勇們:「湖南勇」的墓地。
有應公大坌坑遺址
三德興廟八里埤頭村,山地娘娘:平埔族人託夢。
淡水
有應公
統計有一百多間小祠
分別為:
1湖南勇
2地方神
3械鬥
4無名
淡水新市鎮地基公 清湖南勇軍
楓樹湖慈德廟
許、蘇仙童顯靈,感應者建廟,馬偕有記錄這個故事。
水梘頭十陰魂,械鬥
三芝
白墓埔
於車新路(北14)1.5公里崙頂右側50公尺,有兩坆,大坆書「萬善同歸之坆」同治癸亥年(1863年) 小坆書「萬善眾媽坆墓」咸豐四年(1854年)
傳說需要考證:(1)械鬥(2)清兵(3) --
三芝第二公墓萬善堂番社后 平埔族
萬善同歸
大正三年建,平埔族與漢人,
十八王公 清移民海難 忠狗的故事,文創:麻油雞與肉粽
草里應靈宮 一對夫婦無嗣
石門有應公
金山
中角天羅公 清戰船 水師翻船
金山崙仔頂萬善堂平埔族
業主公
萬里
有應公 萬里下街
無主 獅頭公園
神主嶺萬善堂
番社、公墓與有應公
北海岸田調發現關於北海岸番社附近的有應公的共同點:
1遺骸骨架大,當作外國人的骨架。
2附近有史前遺址。
3附近有番社。
4從濱海沙丘出土。
這樣的歸納可以做為以後調查的參考。
土地公旁邊的有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