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2020/9/15耆老花潘振老先生訪談

2020/9/15耆老花潘振老先生訪談

老先生民國十一年出生,太太95歲。育有六子三女,二兒子民國37年次。一生勞碌於農耕,現在身體健康、耳聰目明、走路行動自如,精神好、沒有睡午覺的習慣,頭腦思緒清楚,記憶力驚人,往事侃侃而談:將過去的歷險形容得相當生動,猶如昨日,猶如親臨現場,一、兩個小時的訪談讓我們如坐上時光隧道,回到簡單純樸、辛勞但甘甜、物質缺乏卻感情滿溢的古早時代。

他與老梅潘同宗,士林潘(代表人物:潘盛清)與老梅潘(代表人物:潘恭)是兩兄弟從大陸來台灣。士林潘子孫有三支柱,有的學問好當官的,有的賺很多錢。

潘迺住(民國39年就任老梅國小第18任校長),與潘迺柋(民國62-71年任石門鄉長)與他父親同輩份,他是字輩,他兒子相當字輩。

小時候晚上愛跟班,跟著父親去抓老鼠,到老梅溪畔番社那裏看到滿地都是骨頭,嚇死了。(平埔族人習俗,人死亡後會停放在家裡,並任由屋舍毀壞,所以百年後就是這樣的現象。這一點可以確定平埔族番社的位置是對的),老梅國小以前是墳墓。(番社曾注腳於老梅街上)

他沒讀書,十歲時基隆築港,他父親去基隆工作,一天工錢五角三,還要付房租。他跟著去基隆。光復前當兵也做過巡更(夜晚巡邏)的工作,做一休一。

他轉述有人形容空襲:台灣女人很勇:用裙子裝炸彈。大浪磅那裏炸彈有一個房子那麼大。(二次大戰媽祖顯靈的傳說)

後來種田種幾甲地,跟大兒子一起種,年有二期稻作,非常辛苦,有換工的方式,也有種茶。看過許里、樹鄉仔(讀音)(許里的兒子)

他說:圳很神奇,是活的,今天做好,明天又恢復原來的樣子,因為那時是以人力敲打土,打成渠道,但沒多久水淹過就還原成土堆。工法原始而且辛苦,沒有現在混凝土工法施工的方便。水圳會漏,附近農民會約好去修水圳,水圳堵起來時都是魚蝦,這裡水質清淨沒有吳郭魚。

牽罟有分罟的人會去,漁獲很多,有飛魚,山上有山豬。也會去淡水撿珠螺。

這裡是八甲隔著下員坑溪對面是下員坑,上去是頂新庄。海邊是鐮倉(白沙灣)

花姓是同安人,八甲這裡有很多人姓花,三芝也有,花姓分溪底與山上兩宗。每年農曆3/111/15祖公仔會,會員有30個人。每人交500元。

以前迎媽祖是農曆五月從淡水開始輪,到三芝5/7,現在改8/6,會請土地公出巡。(即平安戲)

土地公拜白沙灣土地公(討海人拜的),種田的拜德茂土地公,吃福頭有34桌。

到淡水走路穿草鞋。

稻穀不須擔去賣。

二兒子花樹37年次,讀三芝國小,走路一小時,老師很兇會用木板打人。中午帶便當只有白飯跟鹽。

家裡平常吃番薯。

58年去基隆創業開花店,有好幾家分店生意很好,蔣經國去世時花車做很多,要加聘串花的臨時工。五年前回來陪父母,兩邊跑。

屋子牆壁隔間是土壁,外面才是紅磚牆,整理得很乾淨整齊。

老先生說老人家不要講太多管太多,吃得好不好不用管,快樂知足就好。他90歲以後覺得很快樂。還邀請我們唱歌。老阿嬤靜靜的在旁剝柚子請我們,手腳俐落,姿勢100分。真正勇健的長者,快樂的家庭。

今天聽老先生講古早故事,收穫很多,也可以了解這一區域的生活形式,也感謝阿伯與阿嬤帶給我們這麼正向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