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磺溪橋 頌德碑


磺溪橋 頌德碑
碑是四面石柱,其中兩面是壬子年刻的,如下:
溯至梁時武帝造七星之橋夫星繫於天何以為橋造哉稽古者究其實蓋七塊石耳誠中形外還登九五之尊傳其事者孰不奮然起乎茲我金包里磺溪下渡一遇洪水瀰漫遂致橋樑毀壞行斯道者自望洋而嘆耳幸有李君奠邦急公好義仿武帝之遺規思濟人之利用不吝資材築造完竣於是老小□免有涉水之艱婦女之流不待負戴之苦則  □者邃莫禦而嘉其美念體其公心爰為誌□準云爾

壬子  初春  眾建之

另一面字體不一樣也比較工整,是民國七十二年刻上去的。如下:
此頌德碑之由來為民國前二年修築金包里至小基隆道路及新闢三界壇至磺溪墘道路因有路無橋時幸有我先父奠邦公急公好義築造木橋以利民行眾人感其大德於民國元年歲次壬子即日本明治四十五年春敦請日據時代台北廳金包里之廳長室屋萬兵衛撰書勒石立碑永誌紀念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吉旦男李龍洲重修自述幷書

106年6月8日攝,碑在橋頭






說明:
1.金山磺溪橋為跨越磺溪的橋樑。
2.李奠邦曾任保正多年,且於大正九年十月一日獲選為金山座協議會員。
其子李龍洲明治34年五月二十七日生於中角字清水一百六十番地。曾任金山信用組合理事。台灣國是調查委員。金山座協議會員,兩屆鄉民代表兼主席。第一到第三屆民選鄉長。

3.民國10662日大雨,磺溪橋斷,法鼓山捐贈5000萬元協助重建大橋,總經費6820萬元。新橋長74.61公尺,寬9公尺,落一墩柱,採鋼結構型及複雜的變斷面曲線方式施工。於民國107525日重新通車。
106年6月橋斷
新橋已於107年5月25日完工通車

碑在原來位置

新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