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2020/5/19北海岸濱海生活文化與生態

2020/5/19北海岸濱海生活文化與生態
海洋文化肇始於15-17世紀大航海時代西方葡萄牙、西班牙與荷蘭人的傳教士、商人或士兵向東方傳遞信仰、科學、生活文化、產業等,促成東西文化交流。是向外發展的過程。漢人與原住民的文化發展也是如此。
而貼近生活的濱海文化包括捕魚、海祭、信仰、吃海鮮美食與海上玩樂等親海活動:
  1. 歷史發展:外來文化影響本地產業:北海岸地區土地種植面積不大,容易調整種植項目。在1860淡水開港,外國商人進來,引進商機,本地就改種茶葉獲得較高收益。
  2. 地理環境 洋流:從南方溫暖的黑潮向上行,大陸沿海寒冷洋流下行,兩者交流,讓北海岸海域的有機物質從海底浮升上來,吸引魚群覓食,形成魚群聚集的魚場。
    地形:
                                藻礁:從洲仔灣到鼻尾、富貴角、老梅、石門是很珍貴的藻礁區,還在生長。
                岬角:麟山鼻、富貴角、金山、野柳。
                沙灘:沙崙、洲子灣、白沙灣、老梅、金山、萬里加投、翡翠灣。
    地形的利用:
                               漁港:沙崙、六塊厝、後厝、麟山鼻、富基、石門、草里、水尾、磺港、野柳、龜                                        吼、萬里。
               牽罟沙灘:八里、沙崙、洲子灣、白沙灣、崁子腳、中角、水尾、萬里加投(國聖                                            埔)、翡翠灣。
               石滬:淡水沙崙里、興仁里、屯山里、三芝新庄里雙連石滬、石門麟山鼻石滬。
      3. 信仰文化
                  神明:媽祖:八里天后宮、淡水福佑宮、金山慈護宮、萬里龜吼順天宮、萬里漁港          順安宮、萬里野柳東澳朝天宮。
                淡水六塊厝慈玄宮(玄天上帝)、金山磺港承天宮(國姓爺鄭成功)、野柳保安宮(開漳聖                                  王)、金山水尾威靈公(王爺)、萬里仁和宮(周倉)、萬里昭靈宮(五顯大帝)
               
                水仙尊王是附祀神  是真正保護漁船的神明。
                漂流神明
                水流公  在草里台二線竹子湖路口海邊,農曆四月九日是祭祀日。
                十八王公  大家樂、旺旺集團、肉粽產業都與祂有關。
          活動:
                    漁船巡海  農曆五月六日磺港承天宮,緣起:因為鄰近地區意外事件常發生,所以巡海                           洗港。
                  神明淨港  農曆一月十五日野柳保安宮神明淨港,是乩童發展出來的儀式。
                   拜海      晨泳會每年四月、七月拜海
                  煞海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至十月十日水仙尊王

              4. 產業
              漁業:北海岸的捕魚漁業大多是近海漁業,有海釣,放𦊓、抓魩、捕蟹和蹦火船。
       富基漁港距離蟹場最近,所以有較多捕蟹船。
       蹦火船本來有四艘,去年收一艘,今年已經沒有捕魚了,剩下表演的活動。
       每年九月到十一月初晚上從淺水灣到萬里海邊可以看到漁船一艘接連一艘在海上捕撈的點                點漁火有如夜晚明珠串成項鍊一般非常壯觀美麗。
              遊艇業:遊艇製造業八里、三芝南海、海宮與石門唐榮都有工廠。
       1970-1990年是全盛時期,但是2000年已式微。
       牽罟:翡翠灣與水尾還有在牽罟。
牽罟是以魚網捕魚。罟船船上至少五人,從岸邊往海裡划,一邊划一邊放罟網,再繞到另一岸邊上岸。有兩組人員分兩邊在岸上以平均力道將罟網同時拉上岸,魚獲會在最尾端的布尾裡。北海岸有許多處都曾盛行以牽罟作為捕魚的方式,但是隨著工業與科技的發達、漁業設備的進步,青年投入其他行業以及魚資源的減少使得這樣傳統互助合作的活動漸漸走入歷史。
罟船是木頭材質、網與索是月桃與苧麻編成的,使用的動力是人力,完全是天然無汙染的活動。所有準備作業都要同槽的股東一起合力做成,也要與其他槽人員約定好輪流捉魚的順序與各自捕魚的領域,更需要居民幫忙合力將漁網拉上岸,漁獲大家均分,也餽贈給幫忙的鄰居。這樣相互尊重同心協力的工作增進社區民眾的情感,是非常有人情味並令人回味的活動。

       石滬:六塊厝石滬現在還可以抓到魚。
在海邊以石頭堆砌,圍成一圈狀的石滬。當海水漲潮,石滬被淹沒,魚蝦游到石滬中,退潮時魚蝦留在石滬中沒有隨海水退走。漁民就可以捕抓魚蝦。這也是傳統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5. 生態
                   藻礁:1998年台大戴昌鳳教授完成三芝石門藻礁調查報告。提出藻礁並不是珊瑚                                                礁的說法。
                  珊瑚是動物。
                  無節珊瑚藻是植物。
                  以鈣化藻類為主所建造的礁體就是藻礁。若以珊瑚為主建造礁體就是珊瑚礁。
                  我們當地稱的咾咕不一定是珊瑚礁,事實上它叫做「藻礁」。這些藻礁主要由無節珊瑚                        藻所建造的礁體,大多數以藻類為主,就叫藻礁。在桃園觀音、北海岸與南部風吹砂都                         有。
                  珊瑚礁成長速度快,礁體比較堅固、堅硬。
                  藻礁因無節珊瑚藻很薄,礁體由無節珊瑚藻薄薄一層一層疊起來,生長速率比較慢,生                        長到60公分厚度要2000年以上的時間。
         藻礁功能:保護海岸線:保護海岸線,緩衝海浪對海岸的傷害。
                     潮間帶生物的棲息地:礁體中間空隙是魚、蝦蟹、螺貝類的家。
                             沿海漁業:藻礁(咾咕、嘍嘓)洞抓猴水、螃蟹,採石花菜。
                     環境教育:這裡的地質與生物生態豐富多元是最好的環境教育場地。

         潮間帶:潮起潮落,這一區間有特有的生物生存著。螺貝類、藻類等。
          6. 親海活動
                  觀光解說、文化保存、休閒遊憇
  台灣海岸有1000-2000公里,但作為休閒的地方很少:
  海泳:白沙灣、萬里白宮、萬里翡翠灣、金山、中角、淺水灣。
  海釣:石門富基。
         岸邊垂釣:草里漁港。
  衝浪:中角灣。
  風箏衝浪板:石門白沙灣。
  立槳、獨木舟。
  浮潛:石門富基。
  滑翔翼:萬里。
  吃海鮮美食文化:石門富基漁港、萬里龜吼漁港。
  藍色公路:淡水漁人碼頭、石門富基漁港。
  欣賞日出、日落,攝影:石門。


          7. 俗諺

          結語:濱海文化讓本地人思考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做出永續經營環境的保育觀念,修改                自己與海相處的方式,所以就有這麼多老祖宗流傳的智慧捕魚方法。幾百年來就有這樣天                人和諧的生活模式,值得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