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魚路古道2020/02/25


魚路古道2020/02/25

這是一條清朝時開拓的道路,從金山到士林的道路,有36公里長。當時許多人使用這條路:採硫磺的工人、運魚的魚販、藍靛業者、賣茶的茶農、賣雜貨的販仔為生活走過;迎神隊伍、迎娶轎子、清朝官員走過,連土匪簡大獅也逃竄至此,這是金包里大路,現在大多數人稱它為魚路古道。
1858622日,布魯克船長、英國駐廈門領事館員郇和Swinhoe(斯文豪)、植物學家威爾佛與翻譯等人因為傳說有白人漂民被囚禁在硫磺礦區當奴工,所以到大油坑礦區來找人。從基隆到萬里、金山走金包里大道到硫磺礦區為期32夜。後來證實沒有白人被俘,而斯文豪氏將沿路經過的事件、景象與發現的生物詳細記錄下來,成為一珍貴的紀錄,也留下幾種以斯文豪氏名稱命名的台灣特有種生物。
道路從金山磺港開始,漁夫會挑魚走到金山老街金包里街上的金聲橋賣給魚販。魚販挑魚走月眉、南勢湖、八煙、金山農場、高厝、許顏橋、憨丙厝地、賴在厝地、大油坑、百二崁、嶺頭(擎天崗)、燒更寮,到士林在一個商店前賣魚。而古道的終點在仰德大道。
當時平埔族麻少翁社人負責開採大油坑的採硫礦權益。隸屬於芝蘭一堡是現在的台北市範圍。而四磺坪是由金包里社負責的,屬金包里堡。是現在的金山,而兩方的界線就是路上的一大界石。
這條古道讓北海岸居民可以節省繞道基隆或淡水而直接通往台北,不過整條路走到底仍舊需要一天的時間非常辛苦,所以現代人要敬佩走過這條路上的各行各業的前人,有他們辛苦奠定基礎才有現在樂利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