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4平埔族道卡斯族新港社牽田祭
牽田祭是道卡斯族的豐收祭,主要感謝祖靈的保佑族人平安並慶祝今年豐收。分旗頭(農曆7/15)與旗尾(農曆8/15),以前有城門,族人會關起城門歌舞慶祝。這祭典中斷五十多年,2002年才恢復舉辦。現在在農曆8/15前後舉辦。東西社輪流舉辦。東社在紫雲宮、西社在慈安宮舉辦。今年在西社舉辦。
他們會豎起三支三丈六尺長的旗子,引領祖靈來到會場。
早上mata 賽跑
起因是以前新港社東西南北社距離很遠沒有車輛,若有緊急事件,需要以跑步方式傳遞訊息,所以每年舉辦賽跑作為成年禮的儀式。那時由7-16歲族人參加,現在沒有限制。賽跑前會在造橋鄉龍昇湖(大潭)祭祖,這裡是他們的祖靈聖地。並從這裡開始起跑。
16:30博番報信
博番穿簑戴笠敲鑼與舉旗手繞族內一圈通知大家牽田祭即將開始。
19:00祭祖patay
族人以前以酒、飯糰、小魚乾、鹿肉祭拜祖先。現在以其他祭品代替鹿肉。這是神聖的時刻,外人尊重族人不會靠近並拍攝。
舉旗issama
三位舉旗手綁住旗子舉旗,旁邊各有兩位護旗者。
牽田kantian
三位舉旗手與護旗者在場地中央,外圍由族人圍成一圈一起唱祭祖歌謠。第一首「牽大田」請祖靈進來同歡舞步較緩慢,第二首「牽小田」較輕快歡樂,最後是「旗尾」表示祭典結束。
族人同心協力辦好整個祭儀,在廣場前有安排媽媽舞蹈班的歌舞表演及青少年創作歌謠。
慈安宮有動態展由耆老藺草現場編織,據悉藺草編大甲帽與大甲草蓆是從道卡斯族人傳授技藝給鄰近鄉鎮的漢人,當時家家戶戶婦女都會編織賺取生活費形成一個產業,在日據時期至60年代為台中、苗栗地區創造豐富的外匯收入。
和劉勤攀先生現場竹編。
另一場地展示靜態文物展:
劉總幹事說明苦螺的採集與醃漬作法。
鍾文昌老師不厭其煩的解說文物的典故與族群的歷史讓我們更了解新港社。
整個活動豐富多元並且展現道卡斯族的特色。
我們一月份曾來過東社道卡斯餐廳並參觀新港社。這次前來現場感受祭典收獲很多。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有短暫的在下午參與幾個小時的活動,但是我看到族群的內聚力,族內通婚,固守家園,維持傳統,保留族語,青年回鄉創業,所以只有1700人的族群能夠凝聚力量不被漢人同化與解散是非常不簡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