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關西羅氏農曆八月一日祭祖2025/9/22

二百多年前廣東省蕉嶺縣廣福鄉鐵坑羅氏父子懷著一個忐忑不安的心坐上船想來台灣發展,卻不知該去哪個城市?從此開創一大家業......


    2025/9/22農曆八月初一,颱風天,羅氏家族今天來祭拜開台祖先,前幾天先來除草。今天筆者過來記錄。今天南部下雨,台北有雨,到石門沒雨,有一台遊覽車,幾台自用車前來,下車後從路口走進來,年長的有80多歲了,其中一位較年輕的先生是十九世,他跟我說明祭拜的細節。他們準備牲禮、粄、麵龜、酒祭拜,放好香爐,依序焚香祭拜皇天、福神、祖先,由宗長念祭文、敬酒,燒紙錢、放鞭炮,全員肅穆虔誠敬拜,感謝開台祖開荊斬棘立下基業,羅氏子孫每年這一天風雨無阻前來祭祖,慎終追遠,追思祖先的恩德。


    祭祀後,前往茄苳腳福德宮祭拜,感謝土地公照顧墓園,再前往石門坑溪尾福德宮,這是羅氏開台土地公,羅氏來台即祭拜的土地公,感謝土地公一直以來的照顧。羅氏家族初來台居住地在上面一、兩百公尺處。祭拜好土地公完成今天的祭祖行程,回去關西。一位羅先生説練弘緯先生曾聯繫他們,後來因故沒有聯絡好,他們希望有機會與練家互相探訪,因為老一輩經常探訪有熟識,年輕的都不認識了。希望他們可以聯繫上,維繫長久的友誼。


    此墓原於咸豐三年(1853年)建,一百多年來,雖然族人已離開石門,定居關西,還是年年前來祭拜,而在阿里磅有一祖墳於1837年建立,因核一廠興建徵收土地,所以在民國66年將所有墓地包括原葬於關西南山里之吳婆太等集中遷葬於此。此處葬有維齊公及其妻賴氏、秀元公及其妻吳氏、秀珍公等五人。興建時挖到一具無名屍骸,推測是牧童,所以將他一起合葬。


    西元1751年十一世開運公與十二世維齊公坐在開往淡水的船上忐忑不安,不知去處,剛好在船上認識阿里磅練氏祖先,這時練家已來此開墾一、兩年,所以介紹他們來阿里磅當他們的鄰居,兩家開啟二百七十多年相互扶持的友誼。


    1826年淡水漳泉械鬥嚴重影響石門的家族基業,這時維齊公、秀元公已過世,秀元公之妻吳氏帶著四個兒子振福、振錄、振富、振龍到鹹菜硼(關西)投靠親人。


    羅氏開台佳城,重修之時由十六世羅享彩宗長代表羅家子孫撰文刻石記載重修的緣由,期後代裔孫不忘源本:


墓誌銘

    「我祖十二世維齊公滿懷壯志相偕十一世開運公千里迢迢渡洋來台喬居滬尾淡水石門披荊斬棘吐石墾荒歷經五十餘年未幾,開運公仍回祖籍僅留維齊公獨力支撐茹苦含辛,曾得石門坑阿里磅龐大土地中經幾次變亂基業動搖,十三世祖秀元公決然繼遷鹹菜硼,奠居南片及三屯回憶自遷台迄今約二百餘年子孫繁衍祖澤綿長克勤克儉富甲一鄉惟維齊公咸豐三年擇葬于滬尾石門坑頭座南向北丁山兼午緣因年久失修經眾議決于原址重建並將十四世祖妣十三世秀元公同祖妣十三世祖秀珍公合葬為來台祖之佳城座南向北丁山癸向癸未分金於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丁巳年農曆三月三日鳩工興建五月二十二日完竣,僅紀我祖壯志凌雲之偉大精神與極人世之昌榮史績期後代裔孫不忘源本恭誌數言而垂不朽。        十六世裔孫享彩撰

墓誌銘

咸豐癸丑年曆民國丁巳年重修 (咸豐3年,1853年建)(1977年重修)

                           十三世祖秀元公妣吳孺人

                     十二世祖考維齊羅公妣賴太孺人之佳城

                           十三世祖秀珍公

                           附葬牧童君位

                               四大房孫立」

興墓之時,曾挖掘到一具無名屍骸,推測應是牧童,不忍無名屍骸曝屍荒野,因此收埋於羅家祖墳中一併由羅氏子孫祭祀。


墓誌銘






茄苳腳福德宮

石門坑溪尾福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