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田糖廍石碖/參觀台北糖廍文化園區
大丘田是一肥沃的農地,屬於老梅溪的沖積地,是石門難得的平原。過去曾經種植甘蔗,而且看起來產量很大。留下兩個石碖一直在路旁。幾十年前,其中一個由潘先生移至自宅前空地,一直到現在。另一個不知去向,據說在修路的時候,被埋入道路之中。推斷這兩個石碖是硤糖的工具,這裡曾經是糖廍。
潘宅的石碖 |
關於製糖,我們對幾百年前製糖的方法很好奇,所以就來查資料。
根據史料記載台灣14世紀已經有生產糖,17世紀已經是世界重要產地。
西元1624年荷蘭人在大員登陸。那時南部已經有蔗糖出口,北部也有平埔族與漢人製糖。
《番社采風圖》為乾隆初期繪製的圖畫。糖廍
《台灣通史》: 「 台灣熬糖之場,謂之廍」
《赤崁筆談》雍正年間台灣古糖廍的建構及作業情形:「台人十月內築廍屋,置蔗車,僱募傭工動廍硤糖。上園每甲可煎烏糖六、七十擔,白糖六、七十擔,下園唯四、五十擔,每廍用十二牛,日夜硤蔗,另四牛載蔗到廍,又二牛負蔗屋以飼牛。」
甘蔗放在兩個石碖之間,牛拉著蔗車繩索繞行,以拉力牽動兩個石碖滾動,甘蔗經過壓榨出汁,甘蔗汁流入底盤收集起來,再交到糖間煮糖。
蔗車 |
大概西元1910年代才將糖廍停用,改使用機器製糖。台灣的糖曾經是外銷重大產業,以南部為重心。北部則以台北市萬華區糖廍里為產地,有一間台北製糖所。
台灣糖產區 |
民國31年台北製糖所停產,後來廠房變賣,剩下倉庫列為市定古蹟,並成立糖廍文化園區。倉庫裡陳列與展出糖產業的歷史,糖廍與台北製糖所的廠房相片以及模型,內容詳細清楚。可以了解糖產業的發展。
蔗車 |
模型 |
倉庫 |
甘蔗園 |
運糖與甘蔗的五分車 |
糖廍相片 |
台北製糖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