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2023/3/28茂林/坪林/小坑踏查

 2023/3/28茂林/坪林/小坑踏查

    茂林社區是一個整潔寧靜的社區,原名坪林。在民國50-60年代整地作為阿里磅村莊遷村用地。  

    當初核一廠徵收阿里磅溪出海口旁的村莊即位於獅子頭的山腳下村莊做為核一廠用地。而這村莊的土地公廟、派出所、國小、居民的房舍、祖厝、宗祠、田地、茶園、茶廠全部拆遷。台電提供茂林社區的土地給這些單位遷進來。

    茂林社區福德宮/遷上來的土地公

      這是由兩間土地公廟遷到同一間土地公廟的情形;一間是本地附近田間土地公廟,另一間是阿里磅海口土地公廟。原來的神明是本地田間土地公,於戊午年(1978)遷來茂林社區活動中心旁現址。同時,阿里磅海口土地公也因核一廠徵收土地,遷來這裡,是兩廟合一。因一廟不能供俸兩尊神明,所以再做一尊新的,共供奉三尊石刻土地公。原本阿里磅海口土地公供奉在中間,但發生一些居民意外災難,所以改將本地田間土地公供奉在中間,以後平安無事。



    因重大建設被迫遷村而且遷廟也是地方少見的事情,阿里磅海口土地公廟原來是阿里磅聚落的土地公,守護田地與茶園。當核一廠選擇阿里磅為廠址,這裡大約300多甲的土地受到徵收,整村必須遷走,政府提供山上的茂林社區給居民換地搬遷,有些居民遷來,有些選擇遠離本地。而阿里磅海口照顧居民的土地公就被恭請到茂林社區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茂林社區福德宮的由來。而原來阿里磅村落有七成都是練氏家族的成員,他們的宗祠、各房的三合院房舍全部配合政策完全毀棄,只能搬走能搬的物件。廟的牆壁有一遷建捐獻者芳名錄:上面說明房屋是台電金山分處捐獻、練天晃(民國53.3.1~62.3.31擔任石門鄉長)捐獻彩繪瓷磚,還有許永祿(許里的後輩,阿里荖茶廠負責人)捐獻彩繪瓷磚。



    廟的正面匾額寫著福德宮同時書名民國戊午年建也就是1978年建。以前這裡的行政單位屬金包里下角庄,金包里有廟會時會請去拜拜。門內上方有一「護祐鄉里」匾額,由金包里文史工作室於102年致贈,感謝茂林社區福德宮福德正神連續六年代表下角庄蒞臨金包里堡文化節賜福。門聯「福多誌盛苞桑固,正大神昭磐石安」橫批「果是年高多福法」。正面牆是八仙與降龍伏虎彩瓷。廟前方有戲台。

    練氏宗祠

    練氏宗祠(公廳)原來在下面平地是三合院,與練氏家人住的房子一樣都是三合院。三合院拆掉,遷上來以後,先蓋一間房子安置。後來在旁邊路邊又蓋一間三層樓的宗祠,就是1993年蓋的即現在看到的練氏宗祠,大樓有癸酉年字樣即是1993年,練氏堂號「練益成」。

    阿里磅茶廠遺址

    許里的阿里磅製茶廠出口許多茶葉,為日本人賺取許多外匯。尤其阿里磅紅茶以硬枝紅心茶種茶葉做成,得到日皇讚賞,還得過獎章。當時廠房龐大,還設有紅茶發酵室,非常專業,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僅存的這一間,坪林26號。



    簡家雜貨店

    旁邊的紅磚厝就是簡家雜貨店,坪林21號。一個社會發展到有一間雜貨店表示這裡的社會發展的很進步,已經有商業行為,在當時是很繁榮的據點,這間是一位簡先生開設的雜貨店,是兩間房間的紅磚建築。以前茶農交貨給茶廠之後,會順便來買生活用品帶回家。

    兩年前屋頂還在,今天看到已經不見,剩下一半的牆壁而已。

兩年前,簡家雜貨店


兩年前

今天簡家雜貨店
    分校遺址
今天分校遺址

    分校遺址有修建,與兩年前不一樣。此遺址為乾華國小分校遺址。坪林20號。於民國40年設立分校,於民國65年遷至草里阿里荖47-2號,民國94年分校學生併入本校就讀,分校廢止。

補充資料:

乾華國小

    西元1907年設立為金包里公學校三界壇分校,地址在金包里堡頂角庄土名三界壇四十番地,學區為中角庄與頂角庄;1909年因行政區域改制改稱為金包里公學校阿里荖分校;1917年遷校選址,校址選定阿里磅練氏家族的土地,金包里堡下角庄土名阿里磅63番地,校地800坪。1921年因行政區域調整,改屬老梅公學校,稱老梅公學校阿里荖分校;1932年易名為老梅公學校下角分教場。

    西元1943321日奉准獨立設校,易名下角國民學校,校址位於石門庄下角字阿里磅63番地。全校共五個班級,首任校長為上野慶之,教職員四人。

    民國34年改制,改稱為乾華國民學校,校址為乾華村35號,學區包含乾華、茂林、竹里、草里四村。民國40年,另在茂林村21號設立茂林分校。

    民國57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改稱為乾華國民小學。民國62年,因政府推行十大建設,於學校原址興建核能一廠,當地居民移居他鄉或遷至茂林社區,學校亦遷移至茂林現址茂林區74號;民國65年,分校亦遷移至草里地區現址,即阿里荖47-2號。民國94年,草里分校學生併入本校就讀,分校亦廢止。

    以下是乾華國小網頁的資料:

    本校於西元1907年設立為金包里公學校三界壇分校,1909年改稱為金包里公學校阿里荖分校;1921年因行政區域調整,改屬老梅公學校,稱老梅公學校阿里荖分校;1932年易名為老梅公學校下角分教場;西元1943321日奉准獨立設校,易名下角國民學校,校址位於石門庄下角字阿里磅63番地。全校共五個班級,首任校長為上野慶之,教職員四人。

    台灣光復後,於民國34年改制,易名為乾華國民學校,校址為乾華村35號,學區包含乾華、茂林、竹里、草里四村。民國40年,另在茂林村21號設立茂林分校。

    民國57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改稱為乾華國民小學。民國62年,因政府推行十大建設,於學校原址興建核能一廠,當地居民移居他鄉或遷至茂林社區,學校亦遷移至茂林現址;民國65年,分校亦遷移至草里地區現址。學區人口大量外移,學生人數逐漸減少。民國94年,草里分校學生併入本校就讀,分校亦廢止。

    民國91年,為籌備百年校慶,於當時校長劉安訓策畫下,成立校史室,將校史資料列檔成冊。民國95年,學校舉辦百年校慶活動,紀念建校一百周年。民國97年,配合台北縣推動英語教育,於本校成立台北縣第一所英速魔法學院。並積極招募外國師資,透過遊學方式,服務全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體驗教學。

 

1907( 民國前 5):設立為金包里公學校三界壇分教場。   

1909( 民國前 3):改稱為金包里公學校阿里荖分教場。

1921( 民國10):改隸老梅公學校稱老梅公學校阿里荖分校。

1922( 民國11):改稱為老梅公學校阿里荖分教場。

1932( 民國21):改稱為老梅公學校下角分教場。

1943( 民國32):獨立為下角國民學校。

1946( 民國35):改稱為乾華國民學校。

1951( 民國40):設立茂林分校。

1968( 民國57):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改稱為乾華國民小學。

1972( 民國61):原址興建核能一場,茂林現址校舍開工。

1973(民國62):本校遷至茂林現址,並設草里分校。

1976( 民國65):分校遷至草里現址。

2000( 民國89):成立附設幼稚園並開辦自立午餐。

2002( 民國91):成立校史室。

2005( 民國94):草里分校廢班所有學生至本校就讀。(乾華國小網頁資料)

茂林潘宅

    風華絕代的茂林潘宅三合院剩下右護龍。

鴻順茶葉專賣店